海洋占地球面積70%以上,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海洋生態系統對人類有著很大的價值。隨著人類對海洋開發深度廣度的不斷擴展,人類對海洋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而海水污染通常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境而造成的污染,會損壞生物資源危害等,妨礙捕魚等一些海上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境質量等,所以我們要加強對海洋水監測分析確認海域是否被污染很重要,那么監測海洋水環境有幾種手動?可從以下四點說明:
1.基線調查是對特定海區的環境質量基本要素(水文、氣象、水質、地質、地貌、海洋生物等)狀況的初始調查和為掌握其以后間隔較長時間的趨勢變化的重復調查。基線調查又分為初始調查和重復調查兩種。初始調查是對特定海域的第一次全方面調查,已獲得該海域海洋環境基本要素的背景值;重復調查則是初始調查后進行的重復性且相同性質的調查,對研究區域海洋環境要素的時空分布和隨時間差異具有重要意義。
2.常規監測是在基線調查基礎上,經優化選擇若干代表性監測站和項目進行的以求得空間分布為主要目的,長期逐年相對固定時期的觀測。常規監測的布點要具有環境代表性,避開排污口和圍墾養殖的排水口區。不同監測航次的監測站位應保持不變,常規監測布點的環境代表性使其能夠準確地反映區域海洋的環境質量,并能據此做出環境評估,分析污染物產生原因及污染途徑,為海洋環境管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3.應急監測又被稱為污染事故監測,是指在海上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泄放或赤潮等災害緊急事件時,組織反應快速的現場觀測,或在其附近固定站臨時增加的針對性觀測。常見的海上污染事故有溢油、赤潮、核污染、有毒農藥和化學品的泄漏等。這些海上突發污染事故往往可以在短時間內對區域海洋環境造成嚴重甚至毀滅性的危害,應急監測的主要目的是在污染事故發生后,迅速確定波及范圍和污染程度,為指定快速處置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資料,為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海洋環境的恢復計劃提供信息和數據,以減少和控制污染事故造成的損害,并為界定污染事故的等級和污染事故責任仲裁及民事糾紛提供資料和依據。
4.研究性監測是指針對海洋污染對環境的污染范圍、污染強度以及遷移轉化規律而進行的專項、深入的研究的監測,研究性監測大多由科研單位組織。其主要任務包括:研究生態環境質量,如環境背景值;研究污染物在海洋中的遷移轉化,在生物體內的蓄積、傳遞和濃縮過程;研究海洋污染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為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提供方向,為預測預報環境質量提供服務;研發海洋環境分析監測方法、監測數據處理方法和監測手段,實現監測方法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研究驗證環境監測管理方法以及建立立體化的環境監測網。
- 2023-07-21為什么要監測水中六價鉻的含量?
- 2023-07-21鉻污染途徑及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
- 2023-07-21在線監測系統的應用及使用存在的問題
- 2023-07-21分析煉油廢水的來源,排放前要監測嗎?
- 2023-07-21印刷廠的廢水處理在線監測項目
- 2023-07-21用什么方法來監測水中總鋅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