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監測工作的相關環節說明
日期:2019-12-05 瀏覽:0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監測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那么關于水質監測的工作包括哪幾個環節呢?本章慕迪小編和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具體情況如下:
一、制定監測方案:
水質監測需要具有一定資質和技能的人才能從事這項工作,在開展水質監測的過程中,要求嚴格按照我國標準的水質監測流程去實施,盡最大可能的避免產生誤差,從而影響做出相應的判斷。為了做好充足的準備,降低不可控因素對水質監測的影響,提前制定完備的監測方案尤為重要。在制定監測方案時,不僅要明確監測的目標和目的,還要確定監測的對象,其次要設計出監測網點,完成以上步驟之后,需要選擇監測的技術、儀器等,最后要整理好監測報告的相關要求,這即為完整的方案制定過程。
二、收集相關資料:
制定出水質監測的方案后,則需要正式開始按照流程實施相關步驟。
1.對要進行監測的水源地做好充足的資料收集和準備工作,包括水源地的地貌地形、氣候、水文條件等資料,如降雨量、水位、流向和流速、蒸發量等。
2.收集水源地附近的城市分布和排水情況、工業布局、確定有哪些污染源以及排污能力。
3.了解水源地附近是否有相關的自然資源,如有無水源保護區、飲用水源的分布情況及周邊的土地使用功能等。
4.縱向資料的整理也很有必要,比如近幾年這片水源的水質監測情況,水環境相關研究情況等。
三、設置監測斷面和采樣點:
設置監測斷面:包括河流的監測斷面,湖泊(水庫)的監測斷面。
確定采樣位置:需要對前期收集整合的資料進行研究和分析,保證監測斷面的布局設計既有代表性,還能比較全面準確的概括空間布局和變化的規律,既要比較居民區、工業區的不同,也要比較飲用水源區、風景游覽區和水利設施區的不同,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設計時要注重靈活性。
四、確定采樣的時間和頻率:
根據不同的水源位置和功能,采樣的時間點和頻率也會有不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五、形成監測報告:
經過一系列監測步驟的實施之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把這些收集整理的數據進行計算和處理,運用科學手法計算出數據值,與水質監測的標準數值一一比對,得出哪些數據符合標準,哪些數據不符合標準。數據分析結束后,需要根據標準的報告形式,補充報告內容,形成具有專業參考性的水質監測報告書,為防治水污染提供經驗和參考。需要注意的是,報告中的數據必須保證準確性,誤差范圍要完全符合水質監測的標準,保證監測報告的可行性和適用性。
相關文章
- 2019-12-05污水水質監測的主要目的解說
- 2019-12-05保障地表水安全監測儀起到什么作用?
- 2019-12-05水中有機物含量綜合指標說明
- 2019-12-05污水中的活性氧是什么?有害人體嗎?
- 2019-12-05泥鰍養殖的水質不容忽視
- 2019-12-05生物毒性監測已被列入環境保護工作中